
盲目自信、盲目创业、盲目改行
案例:微微拼车由最高估值十亿元的互联网拼车app到倒闭只用了三个月,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创始人王永是个传统企业家,二十几年来都在设计领域闷声赚钱,虽精于传播,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合作资源,但从未涉足过互联网创业,不懂互联网的核心,在各种拼车软件风靡全国的时候,盲目发展拼车app;在微微拼车最受资本追捧的日子里,甚至拒绝一家A股公司10亿人民币的收购请求,很快故事发生了致命的转折,滴滴顺风车来了,滴滴一下就吓跑了投资人。为了维持微微拼车的正常运营,王永个人还拿出了2000多万元到公司,但是最后还是沦为了滴滴的炮灰。事后王永反思——微微拼车致命的一击就是对市场的判断错误,自以为滴滴在短期内不会做拼车业务,忽略了行业的发展和对手的战略,错过了中信资本的10亿元人民币。
案例分析:钱是给内行人赚的,在一个行业待的越久,赚钱的机会越多;反之,盲目自信,盲目改行无疑等于自杀。要想成功,必须明确未来发展方向,不跟风。

公司才开业,定位不聚焦,业务范围宽泛
案例:这里讲个要钱有钱、要人才有人才,但是最终因为定位不清晰而破产的例子。
1999年亿唐网的创始人唐海松在上海创立了亿唐公司,此时他本人刚刚获得哈弗商学院MBA学位,可谓风华正茂、才华横溢。亿唐网在鼎盛时期,拥有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,有一半的员工来自哈佛、芝加哥、匹兹堡、麻省、普林斯顿、复旦、清华等名牌院校,拥有在麦肯锡、普华永道、博雅等全球著名公司的工作经历。但其定位极为宽泛,从网站到手表,从生活用品到模特公司,甚至参加电视剧的拍摄,没有一个核心业务。网站内容贪大求全,毫无特色,除了邮箱等少数服务外,没有一个真正拿得出手的。从1999年到2005年,亿唐的定位一直处于变化之中,没有核心业务,最后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,连域名都沦为被拍卖的下场。
案例分析:创业要成功,定位必须明确,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核心业务。

没有事业心
案例:这里要说的是山西海鑫钢铁的故事,作为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,也曾经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,是全国民企50强之一。2003年海鑫钢铁董事长在办公室被枪杀,儿子李兆会仓促接班,其实一开始他是拒绝的,但其母亲和爷爷已经开启接班程序,李兆会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上任第一年,李兆会打了很漂亮的一场仗,还行钢铁成为当年中国民企中的“第一纳税大户”。随后公司内部内斗不断,李兆会开始活跃于资本市场,沉迷在炒股当中,不爱实业,对公司事务不闻不问,甚至将公司掌控权交给已在上海结婚生子的妹妹李兆霞,李兆霞也只有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才会露面。
11年时间,海鑫钢铁每况愈下,但在钢铁圈外的李兆会却“玩”的风生水起,不亦乐乎。2014年11月,千疮百孔的海鑫钢铁申请破产重整,2015年宣布破产,这家曾经拥有数百亿资产的企业轰然倒塌。
个人认为,海鑫钢铁最终溃败,主因是其接班人无心实业热衷资本市场,在继承的责任下,被迫挑起担子,但做事三分钟热度,公司内部管理混乱,甚至将掌控权随意交与他人,企业无序发展,最终家族企业走向灭亡。
案例分析:没有事业心,纵然有百亿的家产,也会有败光的一天。